灵武中文网 > 三国我当皇帝 > 第五百一十三章 王烈邴原

第五百一十三章 王烈邴原

灵武中文网 www.05zw.net,最快更新三国我当皇帝 !

    因为你还需购置食盐。

    在物价没有上涨前,食盐需要八百五铢钱一石。

    一名士兵,一年要消耗掉一石粮食价钱的食盐。

    看上去好像不太多。

    但对于本来军费就紧张的情况下,就比较多了。

    还有马匹口粮的消耗。

    虽然马匹,大部分都是以草料为主,但草料也要花钱收购的。

    不然就派士兵去割草,那显然不现实。

    至于去放养,让马匹自行吃草,那更不现实。

    加在上加餐的豆类,开支也不小。

    一匹马匹,一年消耗的钱粮,相当于两名士兵。

    就算只拥有两千匹马匹。

    士兵那边就要少掉四千人。

    一万二的出征部队,就只剩八千了。

    别看两千匹马匹好像很多,其实根本不多,一个县城也就放置四、五十匹,驿站再放置一些马匹,就安置完了。

    还有官府的耕牛,也需要消耗粮草的。

    另外还要兴修水利、官路等,做一些利民的工程。

    不然,万一出现决堤之事,就准备用项上人头去背锅吧。

    所以一圈算下来。

    除去常规驻兵外,能够拉出去作战的士兵,也就两、三千余人。

    这么点士兵,连一个只驻守八百人的县城,也强攻不下来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些士兵,本身也不是让你去进攻别人的。

    而是用来保境安民,清剿山贼、匪类的。

    如果山贼、匪类强大,两、三千士兵清剿不掉,在保证城池不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下。

    可以从各个县城,征集一些县兵过来。

    县兵的原本存在的作用,就是震慑世家、豪强、士族,抓捕县内盗、贼的。

    所以不能征集太多,否则城内没有县兵抓治安,县城可能就乱套了。

    这也就是,为什么赵风明明有八万余大军。

    但真正能拉出去进攻别人的大军,也就只有两、三万。

    因为大部分的士兵,都要驻守在县城。

    加上目前处于乱战时期,各地边城,都需要七、八千士兵驻守。

    当然,如果赵风能够确保,并州各个世家、豪强、士族,不会反叛自己,还是能凑出不少出征大军的。

    但问题是,谁敢确保?

    并州今年没做这类利民工程,是因为董卓更铸小钱给耽搁了。

    物价不稳,导致材料钱、人工钱,等都在变动。

    今天谈好的价格,过几天物价暴涨,别人就不干了。

    现在又没有签合约一说。

    弄了几次,下面的人,干脆也懒得组织了,直接把问题抛给赵风。

    赵风对此,也没什么好办法。

    所以今年的兴修之事,自然也就搁置了。

    看完各地的赋税,赵风笑道:“不错!”

    “比我们预计的,要稍微好上一点。”

    田丰点了点头:“如果在加上五十万石的商业赋税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今年储备的粮食,将达到五百五十万石左右!”

    赵风在年初时,从酸枣联军哪里,捞了六十余万石粮食回来。

    这是赵风利用职务,花了一年,慢慢利用计策捞的。

    之后又从中山国,运了五十余万石粮食回来。

    这是中山国醉仙楼两年的收益,其中中山节王还欠了二十余万石粮食。

    然后就是一年的粮食赋税,四百零六万石。

    最后还有预计商业赋税,五十万石。

    共计五百六十六万余石。

    在扣除赞助黑山军的几万石,醉仙楼四月亏损的十几万石。

    差不多就是五百五十万石的样子。

    至于今年的军费、品轶等开支,已经从更铸小钱获得的三百二十万石粮食中扣除了。

    这时。

    一名守卫走进议事厅,单膝跪地,一拱手:“启禀主公!”

    “府外来了两名儒士,想要求见主公。”

    “一人自称是平原王烈,一人自称是北海朱虚邴原!”

    赵风看到田丰一脸喜色:“元皓兄,这二人,你认识?”

    田丰行了一揖,笑道:“这是自然!”

    “北海朱虚邴原。”

    “早年是孤儿,因某些原因,被教书先生看重,从而进入了学堂。”

    “与管宁、华歆共称一龙,华歆为龙头。”

    “邴原年轻时与同县割席断义的管宁齐名,二人都以节操高尚著称于世。”

    “州府下令征召他们出任官职,两人都一样不愿为贪图荣华富贵而去做官!”

    赵风听后,点了点头,虽然管宁和邴原没听过。

    但华歆还是听过的。

    能与华歆共称为一龙,想来也不会差。

    接着问道:“王烈呢?”

    田丰沉吟了一下:“平原王烈年岁较大,事迹就比较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王烈少时拜颍川人陈寔为师,与陈寔的两个儿子结为朋友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一些颍川名士如荀爽、贾彪、李膺和韩融都跟随陈寔学习。”

    “亦都佩服王烈的性格和行为,都与他交往,王烈当时在全国都很有名气。”

    “学成后王烈回到平原,在那里兴办学堂教育百姓,最终带动了风气。”

    “听闻当地所有人都行善远恶,一些人即使原本有争端要找王烈评理。”

    “都会在半途或王烈家前和解并折返,为的就是不要让王烈知道他们有这些争端。”

    “王烈被举为孝廉,三府同时辟命他,但都被王烈拒绝了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连平原国王亦到王烈那里,筹划和咨询政令!”

    赵风听后大喜,这两人的事迹,一听就是大才!

    即便不是最拔尖的一线人才。

    也绝对是二线人才。

    自己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!

    赵风这么认为,是因为赵风在后世,没听过这两人人的名字。

    之所以划分到二线,还是因为华歆的缘故。

    赵风对华歆的映像,不怎么好,但知道他确实有才能。

    故而觉得他们应该都是二线人物。

    心里略微一计较。

    马上看向跪在地上的守卫:“速去把二位请进来!”

    守卫一拱手:“喏!”

    说完,就退出了议事厅。

    不到一盏茶时间。

    就有两名身穿儒服之人,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其中身穿紫色华服之人,年龄大约在三十岁上下。

    脸上比较干净,胡须长不太明显,属于那种不怎么长胡子的人。

    另一位身穿黑灰色华服之人,八字髭、一小撮髯,头发、胡须,都是黑白相间。

    一看就是年龄比较大了的。